最新动态

“全地下式”污水厂竟然不一定环保?终究还得“因地制宜”!

发布时间:2022-08-17 16:45 浏览量:

导读:尽管“全地下式”污水厂一度受到热捧,该提起重视的是,建设“全地下式”污水厂需要慎之又慎,并要在考量了建设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后有序进行。


  国内第一座大型“全地下式”垃圾转运站——杭州之江分类减量综合体已于近日启用,“地下”环保的模式火了?
 
  除了垃圾转运站,近日还有两个全地下式污水厂开工建设:
 
  ①青岛市即墨北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预算4.47亿元,设计总规模6万m3/d,其中升级改造规模为2万m3/d,扩建规模4万m3/d。据悉,该项目未青岛即墨区首家采用全地下模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②上海西岑水质净化厂新建工程PPP项目(项目总投资7.19亿元)作为青浦区社会民生类项目之一,于7月29日正式开工。项目远期设计规模5万吨/日,也将采用全地下模式建设而成,执行地表水准Ⅲ类水出水标准,地面计划打造为水文化地标,并辅以观赏性设计。
 
  于环保行业而言,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仍处于热议的焦点位。据了解,前不久,湖北首个“全埋式”再生水厂也已经封顶,预计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业内大多数观点认为,“全地下式”污水厂的建设有助于新基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拥有节约土地资源、没有异味与噪音、生态环保等多重属性。而在一众议论声中,也有部分人士表示,“全地下式”看似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细究下来,诚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他们这么说的理论依据在哪里?为什么会在看好的大背景下,发出这样的声音?
 
  相关人士表示,有一部分“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是在各方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就开展了的,而有些地区的“全地下式”做法是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下所做的退而求其次。这种非最优选择之下,建设时很难扬长避短,匹配最佳效益。因此,他们认为以恢复生态或开发地产为目的的地下长建设之举似乎需要商榷,需要以适当方式多方面评估此项建设对综合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予以核算。
 
  有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全地下式”污水厂的生态效益较低,与其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相比还未能实现效益“中和”,且在该污水厂运行全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地上式污水厂大,与我们普遍的认知相比可谓“背道而驰”。
 
  因此,尽管“全地下式”污水厂一度受到热捧,该提起重视的是,建设“全地下式”污水厂需要慎之又慎,因地制宜仍然是关键。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流量统计代码